各學院(部):
為了推進數學理論、方法與技術在人工智能輔助診療中的應用研究,推動數學在醫學領域中的創新發展和應用落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數學天元基金和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簡稱“琶洲實驗室”)聯合設立“數學與醫療健康交叉重點專項” (簡稱“交叉重點專項”)。
一、科學方向
本交叉重點專項圍繞疾病輔助診斷與輔助導航、腫瘤消融、腦病診療三個典型方向💲,開展數學理論、方法與技術的創新攻關研究。
二、資助研究內容
本交叉重點專項擬資助以下研究內容:
一:支持病理診斷自動化的數學理論🦹🏻、方法與系統
病理診斷是疾病確診的金標準🧙♀️。以腫瘤疾病為典型,研究數字病理圖像處理與判讀的數學理論與方法,研發實現病理檢測自動化的人工智能系統,支撐遠程病理診斷🚴🏿;基於數字病理圖像,利用機器學習方法🤱,研究腫瘤微環境驅動腫瘤的發生、發展與轉移的機製,構建腫瘤演化數學模型,探索腫瘤不同組織和細胞空間分布規律,實現腫瘤微環境量化,開展臨床實踐應用,推動精準醫學的發展。
二🧗♂️:醫生診療快速輔助支持系統
為醫生診療提供快速的相關病例參考信息🦢,對於提高醫療質量、減輕醫生負擔有重要意義🛏。基於大規模醫學圖像、組學數據、文本病歷等醫療大數據,研究快速查詢☁️🫔、摘要形成🍽、診療方案推薦等數學方法與技術,構建基於深度神經網絡的醫學圖像重要區域分割和配準的實時快速算法,設計可解釋導致疾病產生的關鍵區域的多模態融合的數學模型,開發醫生實時個性化輔助診斷支持系統🧑✈️,並開展臨床示範應用。
三💆🏼♂️:機器人輔助導航穿刺活檢的數學技術
針對活檢定位、手術導航準確性難題,研究影像、光學等多模態引導的輔助導航與穿刺活檢的數學方法;研究輔助導航與穿刺活檢系統中的關鍵技術⚅,包括多模態圖像配準🚫、穿刺軌跡建模等;研發基於新方法的輔助導航與穿刺活檢機器人,並開展臨床示範應用。
四🚢:皮膚病智能輔助診斷的數學方法與系統
面向頑固性皮膚病診療,以皮膚表面光學圖像、皮膚CT🌐、超聲等皮膚影像數據為基礎,建立基於多模態影像數據的皮膚病智能分析數學模型;結合組織病理學檢查、血液檢查、尿常規檢查等臨床指標,以及媒體大數據挖掘的相關信息,研發基於多模態異構數據融合處理的皮膚病智能診斷算法🤞🏼🕷;研發皮膚病自動診斷的智能輔助決策系統😓,並用於臨床實踐。
五👷🏼:惡性腫瘤預後預測中的數學方法與量化決策系統
腫瘤的預後預測有助於醫生做出臨床決策。針對肺癌、腎透明細胞癌等惡性腫瘤😮💨👂🏽,研究基於醫學影像🌲、組織病理圖像和基因序列等多模態數據的預後預測數學方法🚶🏻♂️;突破小樣本、模態缺失👨🎓、多任務學習等關鍵技術🧚🏼♀️🦹🏻♀️,揭示多模態數據之間潛在的關聯👩🏿🎤,探究多模態數據與惡性腫瘤預後的內部關系和規律🎞;融合多模態異構數據🛌🏽🤷🏿♀️,設計具有高精度、高魯棒性的智能量化預後預測與臨床輔助決策系統。
六🫳🏽:基於多模態影像融合的腫瘤精準消融方法與系統
針對腫瘤消融的精準化需求,研究術前術中多模態影像中腫瘤及周邊結構的快速精準分割方法🤞,研究消融前後臟器及腫瘤形態變化的數學模型,研發腫瘤消融精準定位🦬、術中規劃和溫控系統,並開展臨床應用💡🗄。
七💠:基於腦細胞外間隙途徑藥物分布與轉運數學建模的腦卒中治療
針對腦卒中後經血液途徑進行藥物神經保護治療效率低下的醫療困境,建立經腦細胞外間隙新途徑治療腦卒中與腦保護的新理論與新方法;建立基於影像學的腦細胞外間隙物質轉運途徑可視化方法🧑🏽🍼👨🏼🍼;構建基於機理和數據的神經保護藥物在腦細胞外間隙內分布與轉運的數學模型📠,運用反問題理論和算法進行參數辨識💁🏻♂️🥊,提出優化腦細胞外間隙內物質轉運定量分析方法,開發腦細胞外間隙內藥代動力學指標測量技術,開展臨床示範應用🚼。
八⇢:基於腦機接口技術的嬰幼兒腦疾病診療數學方法與系統
面向嬰幼兒腦疾病典型異常特征的超早期識別、病程演化、康復訓練及評估等,研究運動行為👷🏽♀️、腦肌電Ⓜ️、影像等多源數據間的數學關系,揭示嬰幼兒腦發育異常的神經機製,研發嬰幼兒腦疾病的腦機交互和虛擬現實診療技術,建立嬰幼兒腦發育障礙的智能監測模型和輔助診療系統🤹🏿♀️,並開展臨床驗證應用👨👧。
九:心梗後心腦血管事件的早期預警及診療的數學建模與方法
針對心梗後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預測預警及優化治療關鍵問題🐱,建立醫學數據采集標準並構建相應的臨床疾病隊列和多模態大數據;構建預測預警的數學模型,給出相關指標體系與參數臨界估計;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設計有效的智能算法並識別出關鍵的促發危險因素😁、特異性關鍵通路和分子調控機製等,提出優化的治療方案並開發相應軟件與決策系統🛵,實現推廣應用🧑🏿🚀。
十👱🏻♂️: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多模態數據智能學習方法與早期識別
面向典型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的早期識別,研究基於多模態的神經數據融合技術與智能學習方法😵💫;基於疾病的神經活動改變與模式動物神經元活動在體記錄🛀🏿,建立揭示疾病內在機理與演化的多維度神經機製數學模型;建立模型與數據混合驅動的早期識別與調控智能分析算法;構建可靈活拓展的患者信息全景可視化工具,建立基於大數據的認知訓練雲平臺,並開展臨床示範應用💂🏽♂️🦵🏻。
三🐐、資助方式
以重點項目群方式資助,項目資助周期不超過四年🖖🏻。項目執行期前兩年由數學天元基金資助(側重於理論與方法,每項200萬元),後兩年由琶洲實驗室資助(側重於技術與應用落地,每項不低於200萬元)🏠;項目資助采取淘汰機製,執行兩年後進行中期評估👨👩👦,評估優秀的項目可獲連續資助👆🏽。項目研究團隊須由包含數學與醫學或信息等不同領域的學者組成👨🚀,采取雙負責人製(其中,排名第一的負責人為項目總體負責人)🧗🏿♀️。2021年擬資助不超過10項。申請書中的研究期限應填寫為🐓: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
四、申請要求及註意事項
(一)申請條件
本交叉重點專項項目申請人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承擔基礎研究課題的經歷;
2、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正在攻讀研究生學位以及無工作單位或者所在單位不是依托單位的人員不得作為申請人進行申請💇🏼。
(二)限項申請規定
1、本交叉重點專項項目不計入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人員申請和承擔總數2項的範圍⛹🏼♂️🕵🏼♂️;
2、本交叉重點專項項目申請人和參與者只能申請或參與申請上述十個研究內容之一的項目;
3🤾🏼♂️、申請人同年只能申請1項本交叉重點專項項目🤦🏼♂️。
(三)申請註意事項
1🏇🏻、本交叉重點專項項目采用無紙化申請,申請接收時間為2021年8月25日-2021年8月31日16時🧐👖。請申請人於2021年8月24日後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isisn.nsfc.gov.cn/(沒有系統賬號的申請人請向依托單位基金管理聯系人申請開戶)撰寫申請書。項目合作研究單位數量不得超過2個。
2🤹🏼♂️、申請人在填報申請書前🧛🏼,應當認真閱讀本項目指南和《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申請須知的相關內容👌🏼,不符合項目指南相關要求的申請項目將不予受理🏠🧙♂️。
3、申請書研究內容應和本指南資助研究內容一致,項目名稱要求選擇上述十個研究項目之一,否則將不予受理👨🌾。申請書資助項目類別選擇“數學天元基金項目”🌷,亞類說明選擇“數學天元基金”, 附註說明填寫“數學與醫療健康交叉重點專項”🦻。所有項目申請代碼1均應選擇數學學科申請代碼👩🏽🎨。以上選擇不準確或未選擇的項目申請將不予受理。
4、數學天元基金項目無間接費用🙆🏼♂️,申請經費為直接費用🧙🏽♀️。申請人應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金預算表編製說明》的具體要求,按照“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經濟合理性”的基本原則👇🏼,認真編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金預算表》。
5、申請人完成申請書撰寫後,在線提交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申請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有關證明材料🫰🏽、審批文件和其他特別說明要求提交的紙質材料原件),全部以電子掃描件上傳。
6、依托單位應對本單位申請人所提交申請材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規性進行審核👨🏿🏭🤘🏼;對申請人申報預算的目標相關性🌈、政策相符性和經濟合理性進行審核。具體要求如下:
(1)本交叉重點專項項目采用無紙化申請方式,依托單位只需在線確認並及時提交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無需報送紙質申請書👍。項目獲批準後,將申請書的紙質簽字蓋章頁裝訂在《資助項目計劃書》最後🏃♀️,與之一並提交。簽字蓋章的信息應與信息系統中的電子申請書保持一致🧌。
(2)依托單位在線提交電子申請書及附件材料後🤹🏼♀️,應於申請材料提交截止時間(2021年8月31日16時)前通過信息系統上傳項目清單,並對項目確認,無需提供紙質材料。
五、聯系方式
1、填報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可聯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中心協助解決,聯系電話👴🏽:010- 62317474。
2、其他問題可咨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數學物理科學部數學科學處:
數學科學處聯系人:何成
電 話🦬:(010)62325025
郵 箱🧗🏻:hecheng@nsfc.gov.cn
六🔐、學校要求
請以我校為依托單位的申請人,按通知要求👳🏿♂️,8月30日前完成申報工作,並聯系科技發展研究院審核🦶🏻。如項目提交日期遇節假日🕊,請提前告知我校科技發展研究院相關工作人員。
聯系人🚵🏼♀️:黃凱 詹偉
聯系電話:55274272
科技發展研究院
2021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