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學院(部):
根據《上海市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創新研究管理辦法(試行)》(滬糧規〔2023〕1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有關要求,為進一步加強本市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創新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現向社會公開征集項目研究單位。具體事項通知如下:
一、研究題目與要點
(一)上海市級、區級、街鎮級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分類指引研究
1.研究目的與要求
為本市應急救災物資儲備提供分災種、分層級、分部門的準則和規範,重點解決應急救災物資“儲什麽”“儲多少”“誰來儲”“怎麽儲”等難題,推動基層應急救災物資儲備科學化、標準化、規範化,提高應對突發事件應急物資保障能力。
2.重點研究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1)市級、區級、街鎮級應急救災物資儲備現狀;
(2)按照處置事件類型,市級、區級、街鎮級應急救災物資儲備品類、數量劃分指引;
(3)市級、區級、街鎮級應急救災物資儲備責任主體、規模、布局、方式指引;
(4)提升上海市級、區級、街鎮級應急救災物資儲備路徑、突破口及舉措建議。
(二)糧倉保溫隔熱創新技術在糧庫升級改造中應用研究
1.研究目的與要求
以提升地方儲備倉房儲糧效果為目標,在糧庫升級改造中,分析選配適宜的綠色儲糧設施設備、工藝及材料等,實現“溫控儲藏保質保鮮、藥劑使用減量增效、倉儲作業環境友好”目標。
2.重點研究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1)上海糧倉現狀;
(2)糧食產後收儲保質減損與綠色倉儲技術;
(3)保溫隔熱和氣密有關材料及工藝技術,物理、生物源儲糧藥劑等綠色防護技術;
(4)相關技術在長三角區域糧庫升級改造中有實例應用並有良好效果。
(三)上海“星級糧庫”創建評定體系研究
1.研究目的與要求
借鑒酒店“星級”評定方法,導入“星級”管理模式,開展上海“星級糧庫”創建評價方法及指標體系評定,提升全市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和倉儲規範化管理水平。
2.重點研究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1)上海“星級糧庫”創建評價標準(包括但不限於倉房結構、氣密性、保溫隔熱性能,溫濕控製等綠色儲糧技術、糧庫標準化管理、製度建設等);
(2)上海“星級糧庫”創建評定方案、評定程序及運用。
(四)新糧陳糧判定方法研究
1.研究目的與要求
目前國家只有稻谷的新鮮度的判定方法,但無法解決政府儲備糧入庫快速判定摻混糧收獲年份等問題。通過分析研究,解決目前政府儲備糧食和糧食收購期間對最新糧食收獲年份的判定(可優先研究稻谷),推動形成相關判定標準。
2.重點研究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1)研究判定當年收獲和存放超3個月以上糧食的可量化判定指標;
(2)評判方法(指標)運用研究。
(五)大米新陳度綜合評價規範研究
1.研究目的與要求
國家現僅有稻谷新鮮度的測定與判別方法,尚無判定大米新陳度的綜合評價方法。研究大米新陳度綜合評價技術規範,為相關監管部門評價大米的新陳度及摻陳米的檢測提供依據。
2.重點研究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1)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新陳度的大米樣品收集及檢測,檢測指標包括但不限於外觀指標(透明度、黃度)、食味指標(綜合食味值)、理化指標(水分、脂肪酸值、過氧化氫酶)、儀器分析指標(新鮮度儀、快速測鮮儀)等,統計分析各指標與大米新陳度的相關性;
(2)研究設計大米新陳度綜合評價體系;
(3)形成大米新陳度綜合評價技術規範。
(六)倉內散裝糧食數量判定技術(設備)研究
1.研究目的與要求
按照上海糧食庫存檢查要求,研究便捷操作、精準測定技術(設備),解決上海糧食庫存檢查現有測算(紅外線)方案準確度或操作便捷性問題。
2.重點研究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根據上海糧食庫存檢查要素,研製精準性高且易便攜的設備,誤差率不大於2%。推廣應用後能作為法定判定依據。
(七)上海糧食儲備倉庫安全指數評價體系研究
1.研究目的與要求
從軟硬件設施和業務、技術等多維度綜合評估儲備倉庫適合儲存糧食評估方法,建立綜合各類外因和內因結合的評價體系。
2.重點研究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1)從倉庫的儲存性能、周邊危險源判定、內控管理製度等方面,設定安全指數評價因素;
(2)評價方法、標準及相應的安全評價指標等。
(八)稻米適度加工技術對比及轉化應用調查研究
1.研究目的與要求
貫徹“國家全谷物行動計劃”理念,研究稻米適度加工技術轉化應用存在的難點、堵點,探索提出適合本地市場消費實際的加工精度指標和技術轉化路徑。
2.重點研究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1)對比稻米適度加工技術和傳統加工技術在工藝原理、出米率、加工能耗等方面差異,研究不同加工精度的谷物營養素含量、感官食味差異、市場接受度等;
(2)調研適度加工技術轉化應用、市場推廣情況及存在問題;
(3)探索適合超大城市糧食保供需求,全谷物營養消費理念的稻米適度加工技術轉化路徑和商業推廣模式。
(九)上海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研究
1.研究目的與要求
上海作為全國首批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新建糧庫項目難以達到全市統一的裝配率要求。分析兄弟省市糧倉建設項目、本市其它相近項目預製裝配情況,對淺圓倉、平房倉、成品糧樓房倉等糧倉建設項目如何平衡高標準糧倉要求和裝配率要求給出合理建議。
2.重點研究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1)淺圓倉作為構築物的優劣比較;
(2)淺圓倉作為裝配式建築的優劣比較;
(3)高標準平房倉、成品糧樓房倉裝配標準提高的可行性及實施路徑。
(十)大米儲存品質判定研究
1.研究目的與要求
政府儲備糧食在春秋季普查時需要檢測糧食儲存品質情況,及時輪出正常儲存年限內但已不宜存糧食。目前大米沒有儲存品質判定指標。研究大米是否宜存的可定性量化指標及運用方法,確保儲存安全。
2.重點研究但不限於以下方面
(1)適用於大米宜存判定的指標及運用方法;
(2)儲備大米控溫儲存情況下保質期適用標準。
二、申報要求
(一)申報主體:有關科研機構、院校、企業等。
(二)申報條件:申報單位需具備較強的研究能力,能夠組建高素質的研究團隊,為科技創新研究、應用和推廣提供條件,並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研究團隊負責人應當具有較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素養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對研究總體設計、主要觀點、研究方法、內容撰寫等發揮主要作用;研究團隊成員一般不超過10人。
(三)申報材料:填寫《上海市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創新研究項目申報表》(詳見附件1),研究核心內容需與研究方向匹配。
三、其他事項
(一)各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有關行業協會、學會等可根據研究重點做好研究項目征集推薦。
(二)市糧食物資儲備局根據《管理辦法》組織實施本年度糧食和物資儲備領域科技創新研究,對研究項目申報書進行審核,按程序擇優遴選,在上海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門戶網站發布公告信息。項目結題時間原則上為2025年10月底,並按程序對符合結題要求的研究成果給予一定資金補助。
(三)研究成果知識產權歸上海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所有。項目承擔單位及參加人員如公開發表研究成果,必須事先征得上海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同意,在所發表成果上必須標明“本項研究項目得到上海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資助”等字樣。
本校安排:
請依托本校申報的老師仔細閱讀通知要求,將《上海市糧食和物資儲備科技創新研究項目申報表》(附件1,註意表格每項內容字數不超過800字)提交學院,學院做好師風師德等相關審查後,於1月16日16:00前將附件1、附件2電子版發送至郵箱:usstkjc@126.com,並將附件一紙質材料(雙面打印)提交勤業樓410,科研院統一申請蓋章,逾期後填報不予以受理。
聯系人:詹偉
聯系電話:55274272
郵箱:usstkjc@126.com
科技發展研究院
2025年1月6日